校报
校报

文化传承

位置: 首页 > 奋进师院 > 文化传承 > 正文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主办“黄河大运河非遗寻访活动”

作者:王薪茹 时间:2025-07-12 浏览: 来源: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和交流沿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实践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科学推进黄河运河交汇带(聊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7月7日—11日,由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联盟秘书处、齐鲁师范学院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承办的“黄河大运河非遗寻访活动”在陕西省绥德县、延安市、宝鸡市,河南省宝丰县等地展开。

调研组由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士秋带队,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专业青年教师团队,以及聊城市各县市区文旅部门基层业务骨干30余人参加。陕西省延安市绥德县文化和旅游局、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等相关负责同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席相关县区活动。

7月8日,考察组赴榆林市绥德县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专项调研。考察组实地走访了绥德传统石雕庄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绥德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鲍武文绥德石雕传习所、鲍海东石雕传承工坊、石魂广场、石狮博物馆、绥德革命纪念馆以及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深入了解当地在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活态传承方面的创新实践。

座谈会上,绥德县文旅局副局长马华荣介绍了绥德非遗保护整体工作,雒胜军重点阐述了“非遗+”融合发展模式。聊城市文旅局刘宪鹏分享了黄河运河交汇带(聊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探索实践。双方就县区非遗保护做法、传承人管理、文旅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7月9日,考察组赴延安市安塞区,在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安塞核心区安塞文化艺术馆开展专项考察,馆长高杰等相关人员参加调研活动。考察组参观了区文化文物馆,深入了解安塞非遗保护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并现场观看了安塞剪纸、腰鼓等民俗表演。

在稍后的座谈会上,延安市文旅局副局长杨高重点介绍了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及“433”工作机制。双方就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市场化开发、跨区域文化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上,聊城团队也介绍了本地在运河文化非遗资源整合、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等方面的探索,并高度肯定了保护区“433”创新工作机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7月10日,考察组赶往宝鸡开展寻访活动。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凤翔泥塑村艺博园、中国青铜博物馆、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民俗展厅。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的介绍下,考察组重点了解了凤翔泥塑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制作工艺及产业发展模式。

座谈会上,延安市文旅局艺术科科长武岐省介绍了宝鸡非遗保护工作在顶层设计、四级名录体系建设及文旅融合创新方面的经验。聊城市文旅局副局长蒋士秋肯定了凤翔泥塑社区生产模式对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双方将此次寻访视为“握手之旅”,就日后继续加强交流方面达成共识。

7月11日,考察组来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进行寻访调查。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淑祯、宝丰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敬伟等参加调研活动。考察组实地走访了马街书会会址、中华曲艺展览馆和刘兰芳艺术馆,重点考察了马街书会历史、演出盛况及保护区文化生态建设。随后,考察组前往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调研发展中心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座谈会上,杨淑祯重点介绍了宝丰保护区县、乡、村三级网络管理体系、联席会议制度、数字化建设、新媒体传播等先进经验。聊城团队就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管理机构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寻访活动,考察组通过实地考察、讲解介绍、观看表演、现场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沿黄河流域陕西省、河南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传承保护、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的了解,搜集整理了丰富的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介绍资料、作品汇编、影像资料,为进一步推动黄河运河交汇带(聊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本次考察为进一步深入挖掘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将以本次考察活动为契机,在助推两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黄河流域非遗研究学术品牌、推动文化遗产本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摄影:刘隆浩

供稿审核:张文哲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