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师院教师谈(15)】赵立峰 教育家精神:照亮育人之路的灯塔
编者按:2023年9月9日,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2024年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25年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41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进一步赓续弘扬。
齐鲁师范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引领激励全体教职工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切实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的实际行动,在全校营造了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联合特别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师院教师谈”专题,通过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各领域骨干,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以教育家为榜样,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书写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伟大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师院力量。
赵立峰 教育家精神:照亮育人之路的灯塔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家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根本遵循,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教育家精神绝非抽象概念,而是凝聚于历代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一种崇高价值追求与实践品格,是引领我们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精神灯塔。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在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道德品质,这是我们对“立德”最根本的践行;不仅要做经师,更要追求人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开启学生智慧,将“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立足“躬耕教坛”的执着奉献。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需要倾注心血、投入真情。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做到“情怀要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深耕于三尺讲台。要持续钻研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个性,激发其潜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坚持潜心治学、无私奉献的教风,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与学生培养中,以实实在在的付出诠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坚持“守正创新”的方向原则。“守正”就是坚守教育初心之“正”,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则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思政课教师应当做到“思维要新”,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更是时代赋予的一份责任。我们不仅要率先垂范,努力成为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更要着力营造崇尚教育家精神的校园文化,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时代重任,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作者简介:赵立峰,法学博士,教授,现任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山东省义务教育思政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担任聊城大学、临沂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被授予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齐鲁师范学院最美教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供稿审核:孙磊、贾龙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