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大讲堂第四期】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作学术报告:我们为什么要做君子
5月22日下午,学校“君子文化”大讲堂第四期学术报告会在章丘校区第一学术报告厅开讲。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炳罡应邀作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做君子》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校党委副书记赵敏主持,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孙磊出席报告会。
颜炳罡从“什么是君子”“怎样做君子”“如何践行君子之道”三个方面深入阐述,指出君子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格化体现,更是道德修养的至高追求。颜炳罡从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天命之谓性”的君子性善,《论语》“言忠信,行笃敬”的君子言行准则,到《中庸》“智、仁、勇”三达德的君子品格,强调真正的君子必须“守仁行义”,做到知行合一,而非“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关于“怎样做君子”,颜炳罡深入解析孟子提出的“四端”——仁、义、礼、智的内在联系,指出“仁”是君子的核心品格。颜炳罡指出,君子文化不仅关乎个人道德成长,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践行君子文化不能仅停留于理论,而应融入教育体系和社会实践,使“明德至善”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追求,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颜炳罡还对齐鲁师范学院致力于君子文化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既是学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践行君子文化的的生动阐释。
赵敏在主持讲话中对颜炳罡教授所作的精彩学术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颜炳罡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既有对传统君子人格的深刻剖析,又有对当代君子文化现实意义的精准阐释,不仅深化了师生对君子文化的理解,更揭示了“仁”作为君子本质的核心价值。齐鲁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师范院校,始终将“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师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颜炳罡教授的报告将为师生深入理解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探索传统文化育人新路径提供重要启示。下一步,学校将通过强化文化育人实效,探索新时代君子精神的传承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聆听报告会。
专家简介:
颜炳罡,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政府特聘泰山学者,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儒学年鉴社社长,《中国儒学年鉴》主编。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贵阳孔子学堂学术委员山东周易研究会会长等。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0部,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一项、省社联一等奖一项。他曾在山东大学义务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16年,是“乡村儒学”的重要发起人和推动者。先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孔子大学堂、凤凰国学大讲堂开展学术讲座,《颜炳罡说孔子》十集被中宣部收入“学习强国”。
摄影:李海涌
供稿审核:孙磊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