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
校报

师院要闻

位置: 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齐鲁师范学院承办的2025年山东省“人工智能+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初中生物、地理)顺利开班

作者:刘天文、史远 时间:2025-10-14 浏览: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10月13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齐鲁师范学院承办的“2025年山东省‘人工智能+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初中生物、地理)”在济南顺利启动,来自全省的50名初中生物教师及50名初中地理教师参加本次为期五天的集中培训。齐鲁师范学院副校长张兆明,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中心主任王运贵,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崔大勇,以及专家代表付桂军出席仪式。开班仪式由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王敏主持。

张兆明在致辞中首先对参训教师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及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方面的成果。他强调,当前正值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生物与地理学科教学面临新课程改革与人工智能赋能的双重挑战。他指出,本次培训紧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要求,重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跨学科教学融合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三大方向。通过专家引领、案例剖析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升教师在智能化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为加快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王运贵指出,骨干教师是区域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在“强师计划”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希望参训教师在课程理解、教学创新及示范引领等方面实现突破,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崔大勇介绍,生命科学学院依托优质师资与6个省级科研平台,构建“以研促教、实践导向”的培训体系,并设立多个基础教育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王敏表示,地理与旅游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课程提升教师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重点引导教师掌握以AI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教与学方式转型,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付桂军指出,人工智能为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提供了新工具,但教育的温度与智慧不可替代。培训鼓励教师以“空杯心态”学习新技术,推动AI与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学员代表王秋花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承诺将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投入研修,提升育人能力。

本次培训是学校落实山东省教师队伍建设部署、深化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构建人工智能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为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撑,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摄影:刘天文

供稿审核:崔大勇、王敏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