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受邀参加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暨AI+数字农业对接会、优秀成果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9月5日-7日,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等共同主办,首次邀请阿根廷、柬埔寨、哥伦比亚等11国驻华使节,以及宁波友好城市代表出席,共同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本届智博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趋势,设AI领航、“AI+制造”、数智场景、数智生态、数智能源、“AI+磁光电产业链生态”六大主题展馆,汇集全国超400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参展,共同探讨数智化发展新路径。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崔大勇受邀参加会议。
9月5日上午,由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主办的“AI+数字农业对接会暨优秀成果发布会”同期举办,并对最终入选企业进行了现场颁奖。发布会上,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主旨报告。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局副局长王青燕出席会议并致辞。此外,会议还精选了8家来自农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和单位,围绕“AI+农业”进行主题演讲。
崔大勇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在育种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从研发团队、研发思路、技术优势及品种案例四个维度展开介绍。该团队在多位院士和资深专家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山东省旱地和盐碱地对作物品种的特定需求,成功培育出“齐民师院32号”“师院齐民28号”等多个优良品种,并利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信息技术,推动育种工作从传统经验型向精准智能型转变。团队研发的多个小麦品种在山东省多年区域试验中,表现出抗病性强、抗逆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等显著特点。
由齐鲁师范学院与淄博禾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人工智能与小麦育种的融合创新及应用》项目,成功入围“AI+数字农业创新优秀成果”。崔大勇代表团队上台领奖。
此次获奖,是我校朱俊科教授带领的小麦智慧育种团队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将科学研究扎根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务实科研精神的生动体现,也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显著成效。生命科学学院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小麦育种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技术应用,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提升持续贡献力量。
摄影: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会务组
供稿审核:崔大勇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